每日更新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5年10月13日 05:55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敖龙 吴佳佳 孙庆坤
“中国式现代化,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考察时,表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民政领域改革举措的初心和使命,并作出了严肃批示。 “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严峻挑战,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采取一系列坚定举措,继续推进就业、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社会救助等基本民生建设。字段。改革成果能够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就业为优先、以就业为导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工程、基础工程。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就业保障上升到战略高度,统筹兼顾,更加突出就业优先,保障主体群体就业稳定。早上6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市路的小巷里充满了蒸汽,蜗牛的主人唐汉鹏面馆,工作有条不紊,忙碌。两年前,他在一家工厂打工,当过门卫,当过司机。现在他开了一家店,月收入近3万元。 “感谢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我从一个上班族变成了一个小老板。”唐汉鹏人生的转折并非孤例。 “十四五”期间,日本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累计超过4200万白领、超过3100万农民工接受了补贴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发展。我国着力打造一支广泛、高素质、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队伍,建立了高水平就业促进充分就业机制,倡导优先考虑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稳定脱贫人员就业规模和收入、加大对老年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那些在雇用残疾人、长期失业者、退伍军人、妇女和其他群体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小平表示,“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近四年城镇调查平均失业率为5.3%,低于5.5%的预期调控目标。只有充分就业,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14元。居民收入增长基本跟上经济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尽管规模较小,但它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解决“老人和孩子”问题 2020年11月,十六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会议强调,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极为重要。 “十四五”期间,党和国家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关切出发,找准改革进步的温床,着力加强对“老人、孩子”等重点人群的民生保障服务,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弥补民生问题。平民生活的缺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全面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日益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我国建立了普及、综合的幼儿教育发展机制。 2024年底,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教育法》。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分阶段实施免费幼儿教育的意见》,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重大印记。 “逐步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是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需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民长期均衡发展。 “这是以人为本、投资于民的具体实践。”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2.1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87.26%。全国学前教育儿童3583.99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2.1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87.26%。 普惠性幼儿园就读儿童3283.19万人。全国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为91.61%。 “我们要提高教育可及性,系统优化公共教育核心服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朱旭东说。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一体化普及率达到95.9%,中学毛入学率达到92%,基础教育总体普及水平达到世界中高等水平。 “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就业和养老服务发展迈出新步伐。民政部部长卢志远介绍,老龄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养老中心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新时代“白银时代行动”扎实实施,银色经济发展壮大,优惠政策得到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更加有效。其中包括各种补贴,如养老补贴、服务补贴等。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和残疾人,进一步为老年人祈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文明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国家富强强盛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国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改善人民健康福祉。被誉为“医学界诺贝尔奖”的盖伦奖近日公布了2025年提名名单。日本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新型放疗医疗科“TaiChiPro(X射线/γ射线一体化放疗系统)”入选入围“最佳医疗技术奖”。这是我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首次入围,标志着我国自主创新医疗技术在世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四五”以来,日本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年均增速约为10.7%,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万亿元,坐稳全球第二大市场。到2024年底,日本医疗器械制造商数量预计将超过33,000家。 “医疗器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老百姓带来福祉,让更多的人就近享受到医疗服务。”郭艳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据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CT的空间分辨率是常规CT的2至3倍。骨科机器人和腹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大大提高了手术精度。氧合器、体外膜、人工心脏等产品自主研发并应用于临床,让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用得着、用得起、常用”,被更多患者接受。 “十四五”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从研发、产业、应用三个方面推动优质医疗器械发展。国家卫健委组织实施“诊疗设备和生物医用材料”重要项目。卫生和医保司设立创新药品器械绿色通道,推动创新药品器械创新合理的价格和加速采用新技术,例如脑机接口和机器人。与此同时,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更新改造工程等项目持续推进,基层医疗设施条件显着改善,地州医疗社区建设加快。随着发展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将会不断改善。五年来,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和微妙变化,传达了超过14亿人民的声音和期待。人们的获得感更加强烈,幸福感更加持久,安全感更加强烈。 (经济日报记者 敖龙 吴佳佳 孙庆坤)
(编辑:王菊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