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专题报道丨风正劲扬,帆满新起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新发展进步规划
2025 年 10 月 20 日下午 2:51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新征程扬帆起航: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制定发展进步新规划。驻北京的新华社记者金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代表大会2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官员来自许多国家表示,过去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他们密切关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相信这一历史性事件将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新的规划。两国领导人表示,希望中国继续给世界带来稳定和确定性,为各国谋求发展道路提供新的借鉴,为世界和平稳定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贡献。 “中国实现了更多创新活力和高质量发展”“中国高铁网络已成为全球最现代化的铁路网,中国也正在建设以算力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这表明中国已经做好长期稳定发展的准备,世界也充满期待……”在评价中国“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时,莱昂纳多说。经常赴华报道的巴西著名记者阿图斯的发言可谓雄辩。 “中国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阿图什先生一样,不少国际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之所以密切关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和“十五五”规划的制定,是因为他们见证了中国完成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十四五” “五年计划”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后的第一个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100周年奋斗目标,必将以此为契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200周年奋斗目标迈出新步伐。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世界经济学院院士伊琳娜·科库什金娜表示,“十四五”期间,尽管受到各种不利环境的影响,中国仍然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和政治决策,为实现2035年的长远目标奠定了基础,给混乱交织的世界带来了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是科库什金娜等国际官员在谈论中国过去五年成就时提到最多的领域,也是分析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时最关心的领域。创新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5年的第10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6月发布的能源转型指数,绿色是中国质量发展的基础。与2020年相比,中国的排名上升66位,达到第12位。更大“创造力”、更大“绿色面貌”——“十四五”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兰州的重离子加速器、云南省绿色经济实践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上海等地人工智能在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应用……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哈萨克斯坦商报主编谢里克·科尔琼巴伊说。 多次访问中国近年来。中欧数字协会主席Luigi Gambardella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五年,我们希望中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创新实验室’和‘生态引擎’。” “我们相信,通过新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世界将看到一个更具创新活力、更具发展活力、更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黎巴嫩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瓦利夫·库迈哈说。 “继续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穆林迪市场附近,大片农田绵延不绝,其中成片的胡椒田尤为引人注目。 “自2021年卢旺达干辣椒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辣椒种植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出口产业。”卢旺达Fisher Global公司总经理Herman Uwezeyimana表示,“目前我们每年向中国出口干辣椒200吨至300吨。”Uwezeyimana还将公司每年对华出口目标定为1500吨。他表示,他的信心来自于中国对非洲的零关税政策。“零关税政策进一步惠及了当地农民和农民。” 为非洲国家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是非洲真正的朋友。”乌韦泽伊马纳的故事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例证。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欠发达国家均享受100%税目零关税待遇,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实行免签入境过境政策。优化……中国不断扩大制度性开放,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额持续突破5、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生产供应链合作有序推进,利用外资年均增速超过5%,稳居全球前三。古巴国际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事务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表示,这些成就和举措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推动包容性经济全球化,“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南方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再见,摩根资产管理全球董事长鲍文《中国高层开放》“对外开放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世界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在很多国际人士眼中,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决心。“十四五”期间,中国持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规划设计的“大写意”,到规划设计的“工笔画” 深耕细作,从“硬纽带”到“软纽带”、“心连心”,共建“一带一路”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中老铁路给老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代理主任盖米说。自2021年12月中老铁路通车以来,老挝进出口中老铁路货物吞吐量已突破1500万吨,货值超过653亿元人民币。 GMI高度关注中国的对外合作政策措施,表示:“希望老中两国不断增强中老铁路的经济辐射效应,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地区和亚洲国家的共同繁荣。” “过去5年,在一些经济体转向内向的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和互联互通。中欧班列的持续运营,为杜伊斯堡等德国城市带来了产业发展、商业繁荣和更好的物流。”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迈克尔“我非常期待。我相信,一旦我们了解了中国的新五年规划,中国将继续开放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 “去中国的发展规划和治理理念将为世界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样访问过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外交报》主编穆哈梅迪·孔波雷表示,今年他两次来华参加培训和会议,访问了北京、重庆、云南等城市,这些经历让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科特迪瓦的治理模式和发展。 中国。 “北京的地铁网络与社区无缝连接,体现了人们的兴趣和便利的方向。重庆工业园区利用科技创新做强物流和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发展。我正在做。孔波雷说:“云南省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实现了基础设施与山水融为一体。” 《党和政府》越来越多像孔波雷这样的国际人士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接触点。多年来关注中国发展的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指出,五年计划是中国治理体系的一个特点,它将长期目标结合起来。 逐步落实任务,使国家发展更加稳定、可预期。美国高级外交官傅黎明也认为,中国利用五年规划明确长期目标,调整各领域政策。这为国家治理提供了连续性。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拉德·法赫米表示,中国稳定高效的政府和发展模式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他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并表示:五年规划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统揽大局、谋划部署,人民是发展的受益者、发展的推动者。各国应该学会团结一致。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徐庆起说:“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文化、历史和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化’的刻板印象,这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肯尼亚国际关系专家卡文斯·阿迪亚指出,中国先试后推改革的做法将有助于降低政治风险,而南非经济学家桑迪尔·苏瓦纳则认为中国在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农业现代化、资源型产业升级对非洲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希表示,坦桑尼亚正在学习中国在减贫方面的经验,例如提供小额信贷和职业教育培训。 “中国的发展给了我们信心。”莫希先生感叹道。“像坦桑尼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明白,现代化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属领域,我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黎巴嫩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库迈哈说:“发展规划和中国的治国理政理念对世界很重要。它将作为有益的借鉴,中国也将融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完善全球治理。发展中的中国是世界进步的积极力量和灵感源泉。 “我们希望中国和其他国家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编辑:魔术师丹)
51今日大瓜每日大赛:吃瓜爆料每日大赛引爆热议!